时间:2018-02-26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学校本着“以赛促学、促教、促改、促建”的设计理念,专业成功探索了“三机制”,即:建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与大赛资源建设的有效互动机制,落实推进“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及专业高水平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行业标准、技能大赛方案实时对接机制,通过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大赛各项资源,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建立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全面、过程性评价机制,探索引导了现代、智慧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综合培养中的广泛应用。
一、三机制
学校本着“以赛促学、促教、促改、促建”的设计理念,专业成功探索了“三机制”,即:建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与大赛资源建设的有效互动机制,落实推进“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及专业高水平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行业标准、技能大赛方案实时对接机制,通过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大赛各项资源,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建立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全面、过程性评价机制,探索引导了现代、智慧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综合培养中的广泛应用。
二、“三优化”—技能大赛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水平
1.以技能大赛推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法优化。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探索且实践了“在正常专业教学中融汇了技能大赛理念、内容与竞赛方式,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导入现代化工作标准、生产流程与行业规范”,从而改进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方法。比如在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中融入技能大赛竞赛内容,以大赛推进专业教学“赛教一体化”等等,从而增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贴合度。专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大多数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整合最新的行业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相关设备的操作实现既定的目标从而完成相关技术功能。通过对技能大赛中“机电一体化组装调试”“单片机技术”“电气安装与维修”等项目知识点的剖析,发现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均涵盖在专业教学中。以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为例,每年专业相关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及内容的变化都给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动态调整依据。2.以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实训基地内涵优化。因为技能大赛的赛项题目(工作任务书)均是来源于工作实际或解决企业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所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设备的购置要与大赛场地和设备对接,即对接行业或企业的标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2008年起陆续参加“机电一体化”等项目各级技能大赛以来,添置了一批先进的实训仪图“技能大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互动融合运行机制器、软件等设备。根据“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任务教学实施要求,建设了颇具规模且具备“教学、科研、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的“光机电一体化”等多功能实训室,为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提供了保障。3.以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与“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途径优化。技能大赛的内容范围广,需要师生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对大赛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和实践操作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转化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更加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除年龄超过45周岁外,均要求有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经历,在参赛、指导的过程中通过理论、技能与经验的相互融合促进专业教师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三、“三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推技能大赛训练成效
1.融入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提升技能大赛训练水平。随着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动态更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而把这些新的成果运用到技能大赛的训练指导中,能够提升教师的训练指导能力和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比如,突破以往的大赛单一固定指导方式,实施将大赛项目技能知识点梳理、分解,按步骤实施讲练结合训练,在传统技能训练之外还结合专业特点引入专项体能、心理训练,采用“微格教学”,将前期优秀训练选手训练视频制作成微视频等技术手段辅助训练等。2.设计营造软硬件环境,提升技能大赛训练积极性。学校建立完善的技能大赛制度,提供政策保障,实行技能大赛参赛立项制,鼓励专业团队教师、学生踊跃参赛,保障训练健康有序地开展。在“机电一体化”“电气安装与维修”等赛项预备阶段训练过程中,设计采用“分步淘汰制”“复活赛制”等措施提升选手训练积极性,保障科学选拔出最适合的选手参加大赛,同时对参加不同阶段训练的选手均有不同学分的奖励。3.依托技能大赛训练社团,提升技能大赛发展质量。学校在技能大赛训练入门阶段组建学生专业技能社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在课余活动中接受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并进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社团活动中开展竞赛,考核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能力。注意学生梯队的建设,实行老队员指导新队员、互帮互学的比赛氛围,提升大赛的可持续性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