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资讯《教育界》投稿|语文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

《教育界》投稿|语文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

时间:2018-08-02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语文与哲学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意和言发生关系,形成了语文。语文首先是活动——言意关系的活动,其次是活动的结果——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所以,语文就是言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语文与哲学,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语文与哲学的关系,早在人类原初历史形成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了人类原初历史得以形成的四个因素(即物质生产、在生产中形成的社会性需要、以家庭形式进行的人自身生命的生产、在人的生命生产中表现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之后,紧接着写道:“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

其实,在那四个要素产生的过程中,人类的意识和语言也就同时产生了,而且对它们的发生、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意和言从产生之时起就天然地形成了“纠缠”关系,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

大自然在慢慢的发展中生成了后来叫“人”的这种生物,这种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渐渐有了意识,又有了语言。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意和言发生关系,形成了语文。语文首先是活动——言意关系的活动,其次是活动的结果——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所以,语文就是言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人类对各种奥秘不断发问: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世界与人生的意义能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对此,古人的论述可谓多矣。《易传·系辞上》有言:“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天道》有言:“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以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些,既是对世界、对人生等哲学问题的探讨,也是对“言意”关系的探讨。

言意关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意蕴。

关系 世界是由关系构成的。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说:“除了一个极其庞大的、永远可以扩张的相对于其他客体的关系网络以外,不存在关于它们的任何东西有待于被我们所认识。”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研究的革命性贡献就在于从“关系”入手研究语言,他说:“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在语言、语文的所有关系中,言意关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从宏观看,要处理好“世界—言语者—言语作品—接受者”四者的关系。从中观看,要处理好字—词—句—章—篇之间的关系。从微观看,言和意要反复相摩相荡、斟酌琢磨,最终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而这恰恰是最困难的。如刘勰所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如西晋文学家陆机所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因此唐代诗人刘禹锡感慨:“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可以说,言意关系是世界上最自然、最普遍、最艰难、最灵活……的关系。


生成 马克思说:“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立组成特殊的王国。”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柏拉图认为,单独的生长就不能构成生长的知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艺术科学。”他还说:“形式概念和原因概念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之轴的两极。如果我们的思想要达于固定的世界秩序,这两个概念都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是将直接呈现在知觉中的多重存在加以整理,并依照一定的状态、类别和种别加以分类。但是,在存在问题之后,便有一个生成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存在问题同样重要和确实。我们不仅要理解世界‘是什么’,而且还要理解世界‘从何而来’。”“言”是“形式概念”,“意”是“原因概念”,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成“我们认识世界之轴的两极”……才能“有一个生成的问题”。正是言意关系,生成了那么多的“言语”“意义”“艺术”……乃至于我们的“世界”。

结构 在具体场域里,言和意一旦发生关系,就立即形成了法国文艺理论家戈德曼所说的“有意义的结构”。有意义的结构是关于功能、结构、意义不可分割并且相互补充的关系概念,它是构成作品的不同元素之间必要关系的聚合,是作品内含的一种关系系统、一种稳定的秩序、一种有机的形式,是艺术的全部复杂性和神秘性的深刻根源,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自我调节性。结构是实存的,因为它存在于感性物质之中,但它又超越其物理实在性,因此它又是虚构的。英国学者霍克斯说,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美国哲学家兰德尔指出,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所以,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以设想。正是由于言意关系组成的结构,才有了我们可感觉到的语文世界,语文才能成为审美的真正对象。

这样,不是单一的“言”,也不是单一的“意”,而是言和意的“关系”成为了话语文本内在的本质性存在状态。关系这个概念消解了同一哲学所确立的探寻单一文本作品之本质的努力,本质的单一性让位于关系的复合性,从而使本质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性。各“关系方”之间的平等相处与相互构成,实质上是现代“生成”哲学的灵魂。在话语和文本里,言和意都由于自身的不可或缺而使得对方不能单独成为本质。不能单独成为本质的言和意结合为一个整体,关系就成了整体,成了整体的原因和结果,成了话语和文本的本质,成了审美的对象与艺术所试图表达的东西。所以,把言意关系理论作为语文的基本理论,有着充分的哲学依据和理由。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