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文查重动态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

时间:2014-04-24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中国学术期刊的评价对象严格界定为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突出评价管理导向与情报服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在国内外期刊评价中首次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自主研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且评价结果采用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详细说明了学术期刊刊源的选择与分析,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等评价过程。分析了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情况、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及地区分布等状况。

一、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主要特色

()评价对象严格界定为学术期刊

本次期刊评价选择的学术期刊主要包括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另外,检索类期刊应该都是学术期刊,但本次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刊载一次文献的学术性期刊,因此,所有检索类期刊都不列入本次评价的范畴。

在选择半学术性期刊时,主要依据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是否超过了该刊论文总数的5%(以最新一年为基准),若未超过5%则为非学术期刊。经过期刊管理和研究人员的界定与筛选, 有些还征求过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列入评价的具体对象为617种学术期刊。

()评价的目的突出评价管理导向与情报服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本次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为科学评价与科研管理服务。期刊评价的结果可以为科学评价与管理提供依据,为项目、成果、人才、机构等各类科学评价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和条件。二是为图书情报工作服务。期刊评价结果可以为图书情报单位的期刊采购、优化馆藏提供必要的工具,为读者重点阅读和利用核心期刊提供依据, 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情报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以往的期刊评价分类主要是采用5中图法6,仅考虑图书馆的工作需要,这次开展的学术期刊评价的分类则采用国家标准5学科分类与代码6, 这是中国科研管理中广泛使用的分类标准。因此,这次期刊评价的结果可以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实现两者兼顾的预期目标。

()在国内外期刊评价中首次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与国内其他期刊评价报告只遴选出核心期刊不同的是, 本评价报告明确提出了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 而且首次同时遴选出权威期刊与 核心期刊。所谓 权威期刊是指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被读者利用次数高、广受网络用户点击、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的期刊。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前沿。而核心期刊则指那些发表基金论文数量相对较多、被读者利用次数较高、网络用户点击较多、二次文献转摘篇数较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较多的那些期刊。它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较高,是该学科领域内主要成果的传播载体。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是最重要的核心期刊, 在学术界与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权威地位和最高学术水平。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为权威期刊,A+表示; 排在前6%~2%的期刊为核心期刊,A表示。

()自主研发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采用先进技术和数据格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设计,包括了所有被评价的学术期刊和各项评价指标;只要将原始数据整理并录入系统后, 全部数据统计、计算、排序等工作全部在系统中很快完成, 而且能按照需要输出评价结果。因此, 这个系统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强的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评价期刊的标准主要是看期刊的质量和作用,而期刊的被利用情况和影响力则是其质量和作用的具体体现。这次选用的6个指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期刊学术影响力有关。例如, 从期刊发文中统计出基金论文比这一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相关的评价指标。另外,期刊被引指标主要显示该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期刊优劣的重要依据和客观标准。本次评价选取的期刊发文被引用情况的指标主要有: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二次文献转载量。这些指标都从发文被引用的角度反应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 期刊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从网上获取学术信息已成为网络时代学术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发展趋势。研究期刊评价, 不能不关注这种发展趋势。本次学术期刊评价选用了 web即年下载率这一指标, 作为期刊评价的一种导向。它反映的是除传统的印刷版读者外, 还表明网络读者对期刊内容的感兴趣程度, 这是评价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效率的一个新的指标。

()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采用排名位次与等级相结合的方法, 以增加评价结果表达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在分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评价中, 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5个等级: ( 1)A+等为权威期刊, 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 ( 2)A等为核心期刊,占各学科或各类期刊总数的15%, 即排在6%~2%的期刊; ( 3) B+等为准核心期刊, 占期刊总数的3%, 即排在21%~5%的期刊; ( 4)B等为一般期刊, 占总数的3%, 即排在51%~8%的期刊; ( 5)C等为较差期刊, 占总数的2%,即排在81%~1%的期刊。这不仅有利于各期刊的明确定位,而且能为期刊的分类分级管理提供必要依据, 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尽快建立期刊的准入机制和淘汰制度, 以便于期刊体系的吐故纳新,长期保持其必要的张力和活力, 从而促进中国学术期刊的繁荣和发展。

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

()学术期刊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1. 学术期刊的定位与来源

学术期刊是指以专门学者为作者和读者对象、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应该说这种定义还是比较模糊的, 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判断期刊的学术性并就此界定为学术期刊。经过对中国9多种期刊的大致浏览、反复比较和研究, 我们认为, 就学术性而言, 中国期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纯学术性期刊、半学术性期刊和非学术性期刊。其中, 最难以判断的就是工作指导性质的半学术期刊, 这类期刊多表现为行业期刊,往往刊登不少的行业政策、动态等信息, 同时也包括一些学术论文。对此, 我们设定了人为的判断标准,凡学术论文数超过期发论文总数5%的期刊即为学术期刊,否则为非学术期刊。根据这一标准,对期刊进行了人工判断。

2. 学术期刊的挑选

本次期刊评价中选择的学术期刊主要包括上述的纯学术性期刊和部分半学术性期刊,另外,检索类期刊应该都是学术期刊, 但本次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刊载一次文献的期刊, 因此,所有检索类期刊都不列入本次研究的范畴。在选择半学术性期刊时, 主要依据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是否超过了该刊论文总数的5%(以最新一年为基准),若未超过5%则为非学术期刊。

3. 刊源的剔重方法

期刊来源于不同的数据库, 不同数据库的刊名书写格式、评价年限等不一致, 而比对时只要有一个标点不同就看作为不同期刊, 为此我们将剔重工作分成以下4步进行: (1)剔出因刊名的书写格式不一致导致的重复; (2)剔出因数据库处理刊名不规范所导致的重复; ( 3)剔出因期刊改名后所导致的重复;(4)中文期刊改为英文版期刊后导致的期刊重复。

4. 学术期刊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及办法, 最终确定参与本次评价的共617种中文学术期刊, 其中专业类期刊4665,学报类期刊155种。根据高校学报综合性强的特殊性,将学报划分为理工、农林、医药与人文社会科学4种类型,同时,考虑到体育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不入学报类, 只将它们入学科排名。因此,参与4类高校学报排名的共有1464种期刊。()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1. 学科划分标准的选择本次学术期刊的学科划分采用了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5学科分类与代码6(GBT13745-92) (以下简称5国标6)中的58个一级学科作为学术期刊学科分类的依据, 同时, 考虑到期刊的特殊性, 在此基础上, 又增加了以下3个综合类目: ( 1)自然科学综合,涉及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两个以上(含两个)学科, 同时又不属于以上两大门类的期刊入此类。(2)医学综合, 涉及医药科学两个以上(含两个)学科的期刊入此类。( 3)人文社会科学综合, 涉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以上(含两个)学科的期刊入此类。据此,本次学术期刊评价共划分了61个一级学科,即由58个学科加3个综合类组成。

2. 学术期刊的学科归类

分类方法: ( 1)依据期刊内容; ( 2)查核期刊编辑部门; (3)浏览期刊文章; ( 4)参考CN号中的中图号分类; (5)参考图书馆馆藏分类。在对期刊进行学科划分时,比较困难的是学报类的期刊,因为大学学报具有多学科性, 大多学报属于综合性的期刊。对学报类期刊划分学科时, 主要根据学报的版别,刊载论文的学科属性, 或按照其主办单位的性质进行划分。

学科核查原则:除依据上述原则外, 对于分类号有问题的期刊,查看最新一年的期刊内容, 若有超过7%的论文反映某一学科的内容, 将该刊划为该学科的专业期刊。

3. 调整学科归类的期刊

在进行学科分类时,根据分类与聚类的思想, 遵循就左不就右、入上不入下的原则。如按照5国标6, 5有色金属6划分在工程技术类, 但调整后入冶金矿山类。又如5电力环境保护6杂志, 最初划分在核科学技术类目下, 后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调整,环境保护工程类目。

另外,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也是本次评价的对象, 但考虑到期刊语种的特殊性及普遍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不参与中文学术期刊的排名,而是按照其被SCI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进行排序,EI收录的, 按字母顺序排序,其他未被该数据库收录的英文期刊按字母顺序单独排序。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本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其主要步骤如下: ( 1)选准数据来源工具,确定统计时段。本次期刊评价的数据时段取自25-26, 其中包括本次评价的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下载率这4个评价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公开出版物: 清华同方5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26年版)65万方学术期刊引证报告( 26年版)6,社会科学期刊被二次文献(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65新华文摘6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6收录的时段取自24-26三年。自然科学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时间截止于27年。(2)统计被评对象, 即各种学术期刊的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并进行有序化整理; ( 3)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定6个评价指标(含一个专家评分指标),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将整理后的原始数据导入系统中, 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自动统计、计算和排序; ( 5)将各种期刊按5个定量指标计算得分并排序后, 取前25%的期刊分别送给有关专家进行定性评审并打分; (6)按一定的指标权重将定量评价得分与专家打分集成并得出各刊的综合得分; ( 7)分一级学科或学报类型按得分进行排序,并按一定比例划分为A+AB+BC5个等级,从而得出最后的期刊评价结果。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 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采用多元化指标和同类相聚、同级相比的评价原则,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从期刊发文、期刊被引用、第三方评价三个维度构建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对学术期刊进行基于印刷型和电子型的综合评价, 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需要,更是引导学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 本研究构建了以学术影响力为主导的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及权重

本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从期刊发文和引用两个方面定量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选取的指标主要有: 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社会科学期刊被二次文献转载, 自然科学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这些指标都从定量角度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在定性方面, 以专家评审意见作为期刊排名微调的依据。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3. 数据来源在数据来源上, 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这4个评价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清华同方5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65万方学术期刊引证报告6这两个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公开出版物。清华同方与万方数据库均有的数据, 则取两者中的最大值;若任一数据库中数据空缺, 则取其中之一。如影响因子这项指标, 清华同方与万方数据库均提供数据, 则本次评价中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就采用两个数据库中数值较大的那一个。又如web下载率这项指标来自清华同方数据库, 则本次评价中web下载率数据就采用清华同方数据库。社会科学类期刊二次文献被5新华文摘6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6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6收录的数据通过这三个文摘刊物的网络版获得, 而自然科学类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的信息主要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得。()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在某一学科领域,计算出各刊的最终得分,由高到低, 对各刊依次排列, 取前5%的期刊为权威期刊,取前5%~25%为核心期刊。在评价结果中,期刊按照学科领域A+AB+BC5个等级排序,在数量分布上, A+(权威期刊)取前5%, A(核心期刊)取前5%~2%, B+取前2%~5%, B取前5%~8%, C8%~1%。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也与文献计量学的二八律相吻合。

在划分核心区时, 考虑某些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性较强的期刊,它们得到业内学者的公认,但因为受众面较小、使用量较少故而引文量较少的期刊, 难以入选,则在本次评价中采纳学科专家的意见,扩大该学科领域入选核心期刊数量, 使其入选核心区。如天文学期刊一共十几种, 截取前25%的期刊只有2, 但专家评审意见中增补了7,7种期刊分别被5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6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65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66遴选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这些期刊的作者都是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所发表的文章学术影响力较强。我们根据此次期刊的各项数据结果和专家意见在核心期刊数量上进行了微调。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有一整套客观评价体系和指标。专家评审是在已经由系统程序筛选出来的期刊基础上, 提取排在该学科前25%的期刊数量按学科门类由业内专家进行人工审查和论证。专家评审的目的是甄别系统排序的合理性或减少因某些特殊因素没有被纳入评价指标而遗漏优秀期刊的可能性。

1. 专家组成

为了保证学术期刊评价的公正、公平、合理和权威性, 参加对同一组期刊评审的专家来源于三个领域:一为学科专家,他们是期刊文献的直接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自于该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和高校教授; 二为期刊杂志社的编辑专家, 他们是期刊文献的生产者和发行者,来自于出版界和期刊学会; 三为图书馆的学科馆员, 他们是期刊文献服务的传播者和提供者,主要来自于高校图书馆界。以上专家全部须具有高级职称和长期的业内从业经验。

2.评审细则

评审指标有5, 每一指标赋予具体的分值, 专家可对需要论证的期刊进行打分赋值。专家评审指标满分值为1分。

3.期刊增补

评审过程中,专家可通过分值的高低对期刊排序进行调整, 如有期刊不在被评审列表中,专家可以进行增补,在增补期刊一栏中填写期刊名称后按同样标准进行评分。同时, 须对增补期刊的理由进行文字说明, 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三、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本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共提供65个期刊排行榜, 由二个部分组成, 一是按照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5学科分类与代码6(GBT13745-92)划分的58个学科及自然科学综合、医学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综合三个综合类的分学科共61个排行榜,二是按理工类学报、农林类学报、医药类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4种高校学报类型划分的4个高校学报类排行榜。6 17种学术期刊参与评价, 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核心区, 其中专业类权威期刊311,专业类核心期刊957,而未进入学科核心区但进入4种高校学报类核心区的非重复学报56,核心期刊共113种。4类高校学报共1464种参与评价, 295种进入核心区, 其中权威学报74,核心学报221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中国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如下。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此次评价的来源期刊共617,其中进入核心区的共1324, 约占总数的21%。各学科的发展规模不同, 学术期刊的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此次评价的学科中,期刊数量比较多的如临床医学,396; 农学, 269; 人文社会科学综合, 436;理工类学报, 492; 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796种。除去综合类或学报类期刊外,分学科中期刊数量最多的是经济学, 44种。其中, 超过百种期刊数的学科共21, 占到61个学科总数的34%。期刊数量较少的有: 民族学,15;马克思主义,15; 统计学, 11; 核科学技术,11;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9; 宗教学, 9种。最少的是天文学, 6种。其中, 不足3种期刊数的学科共16,占到学科总数的26%;不足1种的学科有3, 占到了学科总数的5%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核心期刊数量超过1种的分学科共4, 占到61个学科总数的约66%; 核心期刊数量最多的分学科是经济学, 88, 约占138种核心期刊总数的7%; 核心期刊数量最少的分学科是天文学,共约2, 占到总数的. 1%。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由于学科发展的规模与成熟度的不同,核心期刊呈现出学科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这也大体反映出中国各学科期刊的集中和分散程度。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为了能够明确掌握目前中国学术核心期刊的分布状况, 我们对中国学术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这些核心期刊分布于全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青海和西藏2个省(自治区)无一入选, 详见表2。从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分布看,北京以拥有高达35. 7%( 473)的学术核心期刊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研究重地,位居第二的是上海,但其入选核心区的期刊仅约等于北京的15,只有98, 约占核心期刊总数的7. 4%。排在其后的分别是: 江苏、湖北、陕西、辽宁、广东、天津、四川和湖南等8个省市, 他们均拥有超过全国3%的学术核心期刊。此外,有浙江、甘肃、山西、山东等1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学术核心期刊数量不到全国的2%, 其中江西、内蒙古、新疆、海南、贵州以及青海等6个省(自治区)拥有的核心期刊甚至不到全国的1%。因此,从数量上看, 各地区核心期刊拥有量差别很大, 排名第一的北京所拥有的学术期刊是排名最后的海南、贵州和青海三省(自治区)473, 而青海、西藏2个省(自治区)更是榜上无名, 反映出中国学术核心期刊地区分布的不平衡。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此次遴选出的38个学科的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都被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GeoRef(地学参考数据库)INSPEC(科学文摘)Ei CompendexWeb(5EiCompendex65EiPageOne6合并而成的Internet版本)CA(化学文摘)BP(生物学文摘)MEDLINE(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ABI(国际农业和生物学中心文摘数据库)MathSciNet(美国数学学会出版的5数学评论6MathematicalReviews的网络版)等国外重要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收录, 反映出这些中文核心期刊不仅在国内的同类期刊评比中显示出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中国自然科学类各学科期刊都有被国外重要数据库,SCIEEI等收录, 刊载的学术论文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并得到了使用。其中, 天文学类期刊同时被SCIEEIINSPEC3个数据库收录,地球科学类期刊同时被SCIEEIGeoRef3个数据库收录,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类期刊同时被SCIEEIMathsci INSPEC4个数据库收录,测绘科学技术类期刊同时被SCIEEIGeoRef3个数据库收录,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期刊同时被SCIEEIINSPEC3个数据库收录。这些学科期刊被多个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反映出这些学科的期刊被关注和使用的重要程度, 表现出这些学科的成熟程度,以及中国优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此次学术期刊评价中,采用了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5学科分类与代码6(GBT13745-92),按学科分类将期刊划分为58种类型, 另有很大一部分期刊,因为刊载论文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不能简单地划分到以上58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因此, 增加了自然科学综合(253种期刊)、医学综合(189种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综合(436种期刊)三类综合性期刊。综合性期刊共遴选出核心期刊176,其中,自然科学综合共遴选出核心期刊51, 医学综合共遴选出核心期刊38, 社会科学综合类共遴选出核心期刊87种。

鉴于目前中国高校学报类期刊都是综合性期刊的特点,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上, 另将高校学报类期刊划分为理工类学报(492)、农林类学报(5)、医药类学报(126)、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796) 4种类型分类评价。其中, 理工类学报共遴选出核心期刊1,农林类学报共遴选出核心期刊1,医药类学报共遴选出核心期刊25,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共遴选出核心期刊16种。因为体育学与艺术学两类学报的专业性特点比较明显,故而,此两类学报只划归到学科中,不再进行高校学报类的划分。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此次期刊评价中, 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也是评价对象之一, 但鉴于受语言和专业的限制,其在国内被读者的使用有限, 而它们大都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如此次评价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中, 94种被SCISCIE收录, 且影响因子最高的CELLRESEARCH(5细胞研究6)达到3. 426。影响因子超过1的共1, SCISCIE所收录中国期刊的约11%

SCISCIE收录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中, 在大陆出版的多达75, 约占总数的8%; 在香港出版的期刊1(FUNGALDIVERSITY5真菌多样性6,影响因子为2. 35);在台湾地区出版的期刊共17,约占SCISCIE收录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总数的18%。大陆出版的75种期刊中,在北京出版的期刊最多,59, 约占总数的63%, 约占大陆出版的英文期刊的79%。这反映出,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在中国英文学术文献的出版和传播方面,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另有6种期刊在上海出版, 约占总数的6%, 约占大陆出版英文期刊的8%。其中,SCISCIE收录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CELLRESEARCH(5细胞研究6)达到3. 426,即为上海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除了北京、上海两地外, 大陆出版的另几种英文期刊分别分布在武汉(3)、福州、沈阳、安徽及长沙等省市。由此看出,中国的英文学术期刊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北京和上海两地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较多, 且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在国际学术竞争力上也具有相当的优势。中国其他省市地区在英文学术期刊出版上则相对薄弱, 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多,且影响因子数值偏低,国际学术影响力有限,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提高。

EI(包括核心与非核心版)收录的中国英文期刊(含港、澳、台中英文学术期刊)244, 收录期刊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科学、化学、统计学、数学、分子科学等多个学科。另外,还有113种中国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 目前虽然没有被SCIEI等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但也在向国际传播中国学术成果方面做出了贡献, 并正在引起国外重要数据库的关注, 可望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学术影响力。

邱均平, 李爱群, 周明华, 舒明全, 周春雷, 马瑞敏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